□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記者 高菊 通訊員 張珂 文圖
核心提示:“俺現在可是推薦月嫂啦,雇主可滿意,一個月能拿8000多塊呢!”到了臘月,家住洛陽市宜陽縣三鄉鎮的農村婦女陳粉桃越來越忙碌,顧不上回家籌備年貨,她忙著盤點起自己的“年度成績單”。要知道,在兩年前,她還是村里的貧困戶。
留守婦女也有致富夢
陳粉桃是宜陽縣三鄉鎮的一位留守婦女,家境貧困,但是家中有三個學生,大孩子考取了香港一所學校的研究生,開支越來越大,她家的日子越過越緊巴。陳粉桃就在成立打零工,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她干過餐館的服務員,當過保姆,但都是洗洗刷刷的苦力活,也掙不了多少錢。
201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三鄉鎮勞保所可以位貧困戶提供參加家政服務培訓班的機會,還是免費的,陳粉桃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先學理論知識,再進行實操訓練,陳粉桃一節課都不落下,課堂上學不會的,她就把自己的問題記下來,下課去問老師,有些營養學的知識記不住,她就反復背誦,鄰居們開玩笑說:“粉桃學習比學生還用功!”
認真學了一段時間理論和實操,陳粉桃從當初的略顯笨拙變得游刃有余,理論知識熟記于心,實操練習也是輕車熟路。不久,縣里就為她介紹了第一份工作——月嫂。工作期間,陳粉桃勤奮踏實,并且專業科學,受到了雇主的好評,接到的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多。“以前,找一份月薪800元的保姆工作都難,現在我拿到了家政服務證書,一份工作還沒結束,就又有人來找我預定工作,收入翻了幾番,娃兒的學費、一家子生活費都不發愁了。”陳粉桃自豪地說。
在宜陽縣,像陳粉桃一樣,通過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實現就業脫貧的例子有很多。據宜陽縣人社局等部門的數據顯示,在宜陽縣的貧困群眾中,留守婦女的數量占比較大,她們空有一雙巧手和吃苦耐勞的韌勁兒,文化程度低、沒有一技之長卻成為她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干家政不丟人,勤勞致富才光榮”
李艷紅剛報名參加家政培訓的時候,家里人都不同意:“干那伺候人的活,丟人現眼。”李艷紅就給家人做思想工作,她說:“現代時代不同了,光吃飽飯穿暖和不行了,咱年紀輕輕的,得有點活干,學個技術,到啥時候都不做難。”家人看她執意要學,才算勉強同意。學了幾個月以后,李艷紅也被勞保所介紹到家政公司當月嫂,“現在我是不住家的月嫂,一個月8000多塊的工資,家里人都開始支持我了,干家政不丟人,勤勞致富很光榮。”
“家政服務是新名詞,一些群眾仍然對這個職業抱有偏見。”宜陽縣培訓中心主任胡戰松說。家政行業入行門檻相對較低,對學歷、工作經驗要求不高,是婦女再就業的一條捷徑。然而,不少婦女受舊觀念束縛,覺得家政服務低人一等,寧愿在家閑著也不肯出去“丟人現眼”。為了鼓勵留守婦女脫貧,縣里請優秀家政服務員現身說法、定期評選表彰優秀家政服務員,引導貧困婦女樹立“掙錢靠本領、出路靠自己”的脫貧意識,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貧困留守婦女變成了工作能手。
“當月嫂并不是只帶孩子那么簡單,月嫂屬于高級家政人員,其工作性質集保姆、護士、廚師、早教于一身,月嫂培訓的專業性非常強,既有產婦、嬰幼兒護理理論方面的培訓,又要有撫觸、月子餐、早教等實操課程,甚至連著裝、肢體語言等要有要求,想做好月嫂,不僅要用力氣,還得用心思。”李艷紅自豪地說,“我們家政服務工作者月收入按照級別保持在5000至10000元之間,有些還成了家里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日子咋能不好過。”
上一篇:不是我做月子,感覺是月嫂在做月子,一萬二的推薦月嫂就這水平?
下一篇:做月子也有大講究,推薦月嫂的這些經驗,你了解多少?